2018年10月26日晚上🦅🤢,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蔣洪生老師應邀前來為意昂4体育代理的同學們舉辦講座👩👦👦,蔣老師的主講課題是《從東亞病夫到體育強國——新中國體育運動的普及與發展》。來自摔跤、拳擊🙅🏼♀️、柔道、舉重、擊劍、田徑等項目的一百多名運動員參加了講座,活動由學生科楊昌河老師主持🖖🏼🆎。
蔣洪生教授在演講
蔣老師首先介紹了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歷史狀況🦂、與西方世界的貿易關系,指出那時候中國人被西方的貼上了“豬尾巴辮子”🍌、“鴉片鬼”、“饑荒之國”等侮辱性稱號與標簽,也因此被蔑稱為東亞病夫。隨後🧘🏽♂️,蔣老師跟大家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積極開展各項體育運動的多方面細節👆🏻,闡述新中國從一個任人欺淩歧視的舊中國到成為舉世矚目體育強國的光輝歷程🤣🛰。
同學們在認真聆聽蔣老師演講
以下為講座內容
1949 年9 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明文規定"提倡國民體育🧗🏼。" 10 月🦹🏽,開國大典剛剛結束🏊🏿♀️,就成立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委會🧄。朱德同誌擔任該會名譽主席👩🏿👐🏼。他在成立大會上強調指出,體育事業一定要為人民服務♖,使國民都鍛煉成為身體健康、精神愉快的人。
1952 年,毛澤東主席為《新體育》雜誌提寫了刊名。指明了新中國要大力發展不同於以往的“新體育”。同年為了祝賀體總二次會議的召開,毛澤東同誌為大會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
朱德同誌也題詞“普及人民體育運動,為生產和國防服務”。
1953 年毛澤東同誌又指出“體育是關系六億人民健康的大事”( 《中共中央討論體育工作時的指示》,1953年, 1967年9月23日《人民日報))。
1954 年黨中央在國家體委《關於加強人民體育運動工作的報告》的批示中指出"當前,國家已進入有計劃的經濟建設的歷史時期,更需要人民有健康的身體。" "改善人民健康狀況,增強人民體質是黨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 "人民體育運動是國家的一項新的事業🚶🏻,各級黨委必須予以充分的重視🏋🏼♂️。"
1955 年在北京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第一屆全國工人運動會,會前全國12 個產業系統分別召開了運動大會。各級參加選拔比賽的職工多達125 萬人⛹🏼♂️,促進了職工體育的廣泛開展。說明這一時期,運動競賽也是為群眾體育發展服務的。
1955 年,在第一屆全國工人運動會舉行之際,周恩來同誌題詞"開展職工體育運動,推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據不完全統計,解放前, 1910 - 1948 年的38 年中,全國性的大型運動會共舉辦7 次💇🏼♀️,有9030 人參加,而解放後7 年間🫴🏼😆,就在32 個城市舉辦過122 次(包括產業系統規模36 次) ,參加的運動員達36783 人。
全國不少縣級以上的機關、工廠開展了以球類、遊泳💒🚴、長跑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性體育競賽活動👨🏿🦱。廠礦在節日期間舉辦以田徑、球類項目為主的競賽活動和運動會。每年一度的‘’7.16“遊泳活動以及適應”備戰“需要的軍事體育活動也在職工中普遍開展。職工開始自發地開展體育活動。農民利用當地意昂4的場地和生產隊的打谷場,開展球類、拔河、舉石鎖石擔等體育活動🛎。
1973 年後🐨,全國多數農村都設立了體育專門領導機構,修建球場,購買體育器材🤏🏿,成立體育表演隊👨🚀。
通常說來🧛🏻,農村人,特別是老年人,都不大在意體育運動🚪,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但是,當大隊幹部組織各村進行體育比賽時✩,年輕人都很踴躍參加❗️,這不僅僅是因為政府提出了要求👩🏿🚀,更是因為每個人都想給自己的村子爭光。不管怎麽說,參加比賽的青年人都很開心。並且,雖然有些老年人在抱怨🚴♂️🩼,但他們只要參加了比賽⏏️,還一樣可以得工分。事實上✍🏽,這裏的村民也僅只是參加了籃球比賽,因為籃球既容易學,可以參加的人又遠比打乒乓球的人多🍾。令當時村裏年輕人非常高興的是,高家村甚至還建了一個籃球場。在農閑或過節的時候,籃球場就成了戶外活動的中心。籃球不僅給村裏年輕人帶來了許多樂趣♻,也增強了村民的團隊精神⛑,促進了村與村之間的交流🕥。
群眾體育與競技運動必須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在50 年代初隨著群眾體育的廣泛開展,競技水平也明顯提高, 1956 年陳鏡開打破了舉重世界紀錄,這也是中國運動員首破世界紀錄⛹🏻♂️。1957 年戚烈雲創造了男子100米蛙泳世界紀錄👖👢,鄭鳳榮創造了女子跳高世界紀錄。
再如26 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國運動員的出色成績引發了全國性"乒乓熱"的形成,而全國"乒乓球熱"又給我國在世界乒壇的長盛不衰提供了雄厚的基礎📶。
1995 年6 月20日,國務院正式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標誌著我國的群眾體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33.9%,比2007年提高了5.7個百分點🥫;其中16歲以上(不含在校學生)城市居民達到19.8%,農村居民達到9.5%,分別比2007年提高了6.7個和5.4個百分點,均超過預定目標。 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政策體系更加完善,老年人、殘疾人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有明顯增長🤹🏿♂️💅。
根據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結果,我國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為89.6%🔽,比2010年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優秀等級為13.1%,良好等級為26.5%🚈,合格等級為50%。
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出現積極變化☝🏽。青少年的形態發育水平繼續提高,學生肺活量指標逐年穩步上升🙅🏽♀️,爆發力素質出現好轉,耐力素質顯現止“跌”並逐步回升,速度素質下滑趨勢得到遏製,力量素質下降速度減緩🩲。
體育強國建設的短板
對群眾體育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強身健體和為競技體育培養人才的層面🏇🏿, 各級政府 和體育部門對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視還不夠, 資源的配置🧑🏽🍳、 人力的投入明顯不 足🛵。 群眾體育發展沒有跳出傳統的競技體育發展模式⏸, 仍然局限在依靠系統 內推動, 群眾體育的多元功能和綜合價值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 因此, 相對於競技體育發展🛍️, 群眾體育的頂層設計✯、 理論研究和方法手段仍然落後, 成 為體育強國建設的短板🤏。 (《新時代群眾體育發展的若幹思考》𓀍,劉國永,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司長)
蔣老師的演講持續了近兩個小時,他總結指出:新中國一系列富有成效的體育運動為我們今天體育大國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希望同學們努力拼搏💦,在練好競技體育的同時,積極發展全民體育運動👩🏼🍳,把中國建設成人人愛體育、人人懂體育的世界體育強國。
蔣老師的精彩演講和對新中國體育歷史的深度梳理🪛,讓同學們大開眼界,增長了知識和見識🙅,促使大家去思考中國體育未來的發展💔。
最後,學生科楊老師進一步闡述了體育運動員的責任與使命,他指出👩:之所以請蔣老師和其他專家來為大家舉辦講座,是希望大家不要為了體育而體育,不要把理想追求狹隘的定義為一個冠軍和獎牌,要跳出競技體校跳出意昂4体育平台看世界,要有大的思維大的格局🕕📊,要敢於去打破由西方製定的體育規則🫵🧝🏻,要把中國人敢為天下先的精氣神煥發出來、弘揚出去,讓中華民族成為世界體育的領頭羊和領跑者,要樹立起這樣的雄心壯誌🙋🏽♂️,去為中國體育爭光、為中國人民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