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巖:王教授,您認為一名優秀的教練員應具備怎樣的心理學技能或執教能力?
王晉:作為一名優秀的教練員🖖🏽,需要有一種全方位的能力,必須具備5個方面的能力⇨。
首先,教練員需要有很好的專業知識,如籃球教練員需對籃球專業有很深的了解♑️,知道籃球運動的特點及有效的訓練方法🤸♀️🦩。
第二,良好的領導能力🚣🏿♂️📏。一位教練員如果僅有專業上的技能,而沒有很強的領導才能🎺,很難帶好隊伍✣♥️。籃球隊中每位隊員的年齡、技術水平、家庭背景🤏🏼、個性特征⇨、心理素質和情緒特點都不相同,想贏球,就必須將每個隊員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這就需要教練員有很強的領導能力。領導能力體現在教練如何以自己的行為來正面影響隊員,如何將隊伍裏的每個成員
第三🙆🏿♀️,卓越的組織能力。組織能力體現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隊規及管理體系,這是建立強有力運動團隊非常重要的環節。有效體製的建立能確保每位隊員按章辦事,約束不良行為,激勵好的行為。隊規的好壞決定了隊伍是否有朝氣🏊♂️,是否有戰鬥力。教練員組織能力強,運動員就會尊重教練員,自覺遵守隊規⚔️。
第四,熟知心理學知識。在國外,所有大學的心理學都是必修課👩🏽⚕️。對教練員而言,每天要與人打交道🪜,主要是運動員。教練員要提高運動員訓練的積極性,發揮出他們的最大能量,比賽中幫助運動員調節達到最佳心理與生理狀態🧔🏿♂️,這都涉及心理學知識🙅🏽♀️。
第五👅,教練員必須懂得在訓練中如何運用科學的訓練方法來提高運動員的水平。若訓練方法不對👩🏻🍼,運動員的條件再好🧛🏼🧉,也很難達到最高水平。
石巖:您過去曾擔任中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隊心理專家並取得很好效果🌼💇🏽,與時任主教練的達斯汀·威爾森(加拿大籍外教)有過一段合作🥔,能否從教練心理角度分析韓曉鵬奪得2006年都靈冬奧會金牌的主要原因?
王晉🙋🏻♀️:中國自由式滑雪隊在2006年都靈冬奧會上取得了歷史性突破⏫,韓曉鵬勇奪男子個人項目冠軍,李妮娜和郭心心獲得女子亞軍和季軍。這是中國在自由式滑雪項目上第1次獲得奧運會冠軍✋🏼。這個成績應該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達斯汀 · 威爾森是一個很有能力的教練,他來自加拿大👩🏿🚀,年紀較輕⛄️,有著典型的西方教練的執教風範。他從不以勢壓人,與運動員平等相處👩🏼✈️,訓練時他是主教練,訓練結束後🧗♀️,他
與運動員就像朋友💆🏿,有事大家商量,相互尊重👷🏻♂️。他常聽取運動員的建議,了解他們的想法。威爾森非常重視和支持心理學家的工作,他認為心理學對隊員比賽成績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威爾森教練在比賽前的指導🚮,對運動員取得佳績起到很大作用。他知道賽前應該怎樣使運動員放松⬛️。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比賽的勝負不是看結果,而是看比賽過程。它通過衡量運動員技術的精確性和完美性來決定勝負👸🏻。運動心理學研究發現🦹🏻♂️,對奧運會運動員而言☎,賽前運動員達到一種境界
(Relaxed Concentration)時,才能在比賽中發揮出最佳水平👨🏻🚒。比賽時運動員的肌肉是比較放松的🙋🏻♂️,但大腦的註意力是集中的🧡。在賽前和賽中,運動員只有達到這一境界時,才能取得最佳成績👂🏽。賽前教練員的肢體動作和語言溝通對運動員的狀態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威爾森教練使運動員在賽前有效地放松下來🏃➡️,從而使運動員發揮出最佳技術潛能。這和他賽前的肢體語言及行為👯、講話方式是分不開的。如果運動員訓練水平較高,而主教練賽前語言及肢體行為表現出緊張,則比賽結果往往難如人意。因此🩶,主教練具備較好的心理學知識對運動員在高水平比賽中發揮最佳水平至關重要。這方面🛠,國外教練員比國內教練員做得好。雖然中國教練員工作非常努力💪🏼,對業務精益求精🙁🗻,執教水平較高🤷🏼♀️🫴🏻,但往往在賽前、賽中🎄,有些教練員不清楚怎樣使運動員達到最佳心理狀態,即“流暢狀態”。可以說,這是國內教練員普遍存在的不足。另外,部分體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心理因素與比賽成績的關系認識不足🤸。特別是對過程性運動項目而言,心理因素起決定性作用。運動心理學家不能隨隊去奧運賽場,教練員又不精通心理學知識,這也是國內一些優勢項目或潛優勢項目不能取得好成績的原因之一。
石巖:每逢大賽,總有教練員自信滿滿,高調出場⏩,但往往最後結果都不太理想。對於這種現象🙇♀️,您怎麽看待🙋🏽♂️?
王晉:賽前運動員與教練員有很強的自信心✹,總體來說是一件好事。但這種心理狀況要根據運動項目來定。100 m🏄🏽♂️、跳高、跳遠、投擲項目、舉重、足球、籃球、排球、冰球等項目,我們稱之為“基於結果性運動項目”👖,教練員和運動員自信心強💿,對運動員發揮水平是有利的。這類項目要的是比賽結果,對比賽過程要求並不那麽精確。如足球比賽運球時🧑🏿🍼🦹🏽♂️,我們註重的只是一個結果🧑🦯➡️,如球有沒有過去?球是否搶到?傳球是否到位👩🦯➡️?而對隊員怎麽傳,用腳尖、腳背🧑🏿⚕️、腳內側🍙、腳外側傳球,都關系不大。要在激烈的爭搶中取勝,隊員的努力程度及
其拼搏精神對結果至關重要🤸🏻💅🏼。因此,此類運動項目✔️,教練員鼓勵運動員說“我們一定能拿冠軍,我們的水平比對手好”👷🏽♀️,以提高隊員的自信心🕊,使其發揮出更大潛能🦘,調動更大的積極性。對另一類項目,教練以這樣的姿態出現往往會取得相反的結果,如過程性運動項目。這類運動項目的特點是⛺️,運動員成績的好壞是根據其比賽過程來定的。例如:花樣滑冰的結果根據隊員動作的優美程度和規定姿勢來確定,不是根據比賽直觀的結果(如誰跳得高、誰跳得遠等)。這類項目對運動員的身體動作規範在特定的時間都有非常細致的要求,運動員的動作姿勢稍微偏差一點🤽🏼,分數就低了📻。如果教練員認為隊員的技術很好,自信心非常強,並將這一信息傳達給隊員🎅,會有利於運動員的發揮;但如果教練員將比賽結果看得過重🧏🏻♂️,把“拿冠軍”掛在嘴上,往往會造成運動員緊張。當運動員緊張時,大腦對肌肉發出的指令就不正確,動作也不標準🤦🏽♀️,所以運動員緊張時,比賽成績會受到較大影響🩵🖕。
就花樣滑冰項目而言,每屆冬季奧運會比賽時都有較多隊員摔倒。但比賽結束後的表演賽上,基本上每個隊員的動作都做得漂亮和完美,這說明隊員在心理緊張狀態時,成績會受到很大影響🧑🏽🎓。在不同的狀況下比賽👨🏼🎤,滑冰運動員的技能表現會有很大的不同。實際上,每個運動員都想拿冠軍𓀚3️⃣,一些教練員總把拿冠軍掛在嘴上🎁,那麽運動員會想:“如果我拿不到怎麽辦?我今後的出路如何🦹?”所以比賽時🏖,其註意力會集中在勝負上,會導致分心和緊張🧑🏻🦲,從而影響比賽成績☣️。此類運動項目,賽前教練員應告訴運動員,勝負是任何人都不能決定的,因為冠軍只有一個。運動員能做的就是盡全力將準備工作做好。賽前教練員最主要的責任就是讓運動員放松下來🏸👮🏿,將其註意力從比賽結果上移開。這時教練員以什麽樣的姿態出現是非常重要的👙。
石巖👇🏿:下運動隊服務時曾遇到這樣的情況👩🏿🍳:個別教練員賽前和賽中走來走去🙍🏽,給人焦躁不安的感覺,這會不同程度影響到運動員的參賽心理與行為,導致運動員或運動隊發揮失常🍱。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王晉:你提的這個情況不是個別教練員的問題🤸🏼♂️,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很多教練員在賽前比運動員更緊張,壓力更大👳🏿♀️。首先分析一下教練員的心理。教練員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訓練上,最終的目標是希望運動員得到冠軍🧗🏼♀️。實際上📁,很多教練員在運動心理學方面未受到過專業訓練,往往造成他們比運動員更緊張🏌🏼。教練員的緊張會表現出不同的狀態。一種是以肢體語言的形式表現出來,如來回走動,跟運動員講話時表情非常緊張,動作節奏很快,焦躁不安☹️。同時,在溝通的時候🏊♂️,語速較快👨🦯,容易發火、罵人。實際上🐠,教練員的肢體行為和語言都會造成
緊張的氣氛,導致運動員心理緊張💞。教練員這種行為影響到運動員,大多是在無意識情況下發生的😘👷🏿♂️,教練員自己也未察覺到🫅🏿。20 1 0 年, 我寫過一篇文章O l y m p i c C o a c h i n gPsychology:Winning Strategies for All Athletes (《奧運會教練心理學》)發表在美國《國家足球》雜誌上🐸,文中談到教練員賽前的行為會影響到運動員。我列出了一系列規則🧗🏿♀️,教練員賽前什麽話能夠對運動員講,什麽話不能講,教練員的肢體語言應該怎樣表達等。這是一個較普遍的問題🫃🏽,也是教練心理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然而,一些教練員、領隊及領導在賽前跟運動員強調的內容是相反的👨🏻🍳。教練往往會說:“這次比賽對運動員、對教練員、對國家、對省市有多麽重要。國家花了那麽多錢和精力來培養你,若拿不到好成績,如何對得起國家♐️,等等☎。”顯然,此時不應該再強調比賽的重要性。因為大家都已知道,越這樣
講,隊員越緊張。運動心理學研究發現💪🏻,奧運會運動員的積極性往往過高,訓練太刻苦,導致過度訓練(Over-training),造成了心理
耗竭現象(Burnout)。這是奧運會參賽運動員的主要問題🙌。賽前✬,為什麽還要強調比賽的重要性呢⛹🏿♀️?這種語言及方法往往使運動員心理更加緊張。
石巖:通常,運動員參加重大比賽會產生很大的壓力,那麽集體項目和個人項目教練員在賽前和賽中如何幫助運動員“減壓”?
王晉🍋🟩:集體項目的輸贏是整個隊的事情♏️,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所以對集體項目運動員而言🧑🏽🚒,隊員的心理緊張狀態會相對低一些🏯👩🏻🦰。但是🧛🏻♀️,個體項目🏌🏼,如乒乓球、體操、滑冰等🤔,運動員的緊張程度會更高一些💆。雖然壓力大小不一,但如果緊張👨🏼⚖️,其結果是一樣的。我們給運動員減壓,不一定根據運動項目來分🎨▪️,而且采取一系列專門的辦法👨🎓🖖🏼。
石巖:教練員在執教過程中如何與運動員打交道👊,看似簡單的問題🧔🏻♀️,但在實際過程中卻很復雜。近年來也偶爾聽到國內教練員與運動員反目的事件。與一些聘請的外籍教練相比🥘,我國教練員在與運動員交流方面略顯不足🤸,對此👷♀️,您認為教練員應如何與運動員溝通🏃♂️?
王晉:有時,教練員跟運動員在訓練時會發生爭吵,運動員不太尊重教練員。為什麽會產生這種情況?那就是尊重的問題。教練員要得到運動員的尊重必須註意以下幾方面♿️。首先,教練員有精通的專業知識,如果教練員連專業知識都不太懂🏡,那麽運動員就不會尊重他,“我懂的比你多,你怎麽來教我⛽️🕎?”。
第二,教練員行為非常重要。與國外的訓練體系不同🌋,我國很多運動員從少體校出來,他們的吃、住、行都是國家承擔👩🦼➡️。教練員會潛意識地認為💃🏻👳🏽,我是教練,你是隊員,我講話你就得聽🤜🏿🔐。這樣🦵🏻,教練員無意中表現出居高臨下、命令的方式,一些教練員的行為🤼♂️、說話方法、肢體語言及說話態度對運動員不夠尊重。如果你不尊重別人🖕🏼,人家怎麽會尊重你。
第三🏪,關心運動員的成長。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你對運動員的關心程度如何🧑🏼🏫,你是不是從內心真正關心隊員?我在國內做心理咨詢,經常為隊員的將來而擔心,他們沒有機會受到很好的教育,他們把自己的青春都獻給了國家🙇🏽♀️,但很多隊員退役以後,工作前景並不好。如果教練員能真誠地對待運動員,多為他們的前途考慮,真正關心隊員,隊員是能體會到的。
第四,公平對待運動員。如果教練員有私心,對運動員不公平,很細微的動作都會被運動員看出來📋🤗。美國一項調查教練員和主力及替補運動員之間的關系表明💇🏽♂️,在訓練時,教練員往往花更多的時間和主力運動員站在一起,而花較少的時間和替補運動員站在一起。這表明教練對主力隊員更關註🚣♀️,但很多教練員並沒有意識到💆🏻♀️,他們潛意識裏會將主力和替補隊員區分開來。技術好一點的隊員👩🏽,教練員會對他們好一些🥑;如果是球星🎪🩴,他們可經常無視隊規👨🏻🔬,也不會受到懲罰,隊規對球星也就失去了效應。教練員的這些行為,隊員都看在眼裏。
第五🧙🏽♂️,教練員的溝通能力非常重要。我國教練員大部分都沒有經過正規培訓,所以⛑,溝通方法和技巧較欠缺。要得到運動員的尊重,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溝通至關重要。只有教練員得到運動員的尊重,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關系才會改善。
石巖:請您簡要介紹一些教練員的溝通技巧?
王晉𓀒:溝通不僅在體育中👳🏼♀️🦵🏿,一個人能否成功,其溝通能力所占比重很大。有些人業務能力並不出色,但溝通能力非常強🎯,所以,他最後也很成功🖌。國外把溝通(Communication)技巧作為一個重要學科進行研究,並應用到實些大公司總裁,定期請心理學家上課,學習如何進行溝通,以及銷售人員怎樣以最快的速度把東西銷售出去🗡。溝通技巧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溝通的時機(Timing),就是什麽時候溝通。比如☎️,一名運動員訓練時犯了錯誤或做錯事🙇🏻,教練員覺得需要跟他談話,那麽何時溝通就很重要🌵。又如今天比賽輸了,教練馬上開始罵運動員𓀉,運動員輸掉比賽後,已經不高興,你再罵他們,誰也聽不進去。因為批評的時機不對,教練員講的東西,隊員不會分析🐄🌿,不去理解,也不會應用。如果等晚飯後🧘🏼,大家都安靜下來♌️⇒,再幫他們分析輸球的原因,效果就比較好🧑🏻🤝🧑🏻。這是溝通的時機問題。
第二〰️,怎樣跟運動員溝通?談話內容是什麽?教練員可以直接批評隊員👳🏻♀️,但這種方法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先表揚隊員,再批評做錯的地方🙋🏻♀️,後進行鼓勵📷,這種方式🦹🏿、方法叫“三明治理論”,即兩頭是面包,當中夾的是肉,肉就是批評的內容💪🏻。我們把批評的內容分成3個層面👳🏻:一開始先表揚🧑🏻🎓,當中是提出批評的內容,然後再鼓勵🌛。教練應根據不同情況,決定合適的談話內容🏓,不要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復雜的問題。同時教練的談話內容,也是決定談話是否能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三,談話的方式。教練員可以簡單粗暴地罵隊員,也可以用尊重的✔️、真誠的方式與之交談🧕🏿。同樣一句話,教練臉部表情不同🌵、身體動作不同,隊員的感覺會很不一樣👮🏿。如用瞧不起或壓製的方式來講,效果不會好🎫。如果用平等的方式對待運動員,運動員感覺教練對他很尊重⛓,教練即使批評,他也願意接受。
第四,根據上述3個環節🧜🏽♂️🎭,聽的人會理解教練員的意圖是什麽、態度如何。運動員有可能會有好的或不悅的感覺💇♀️。
第五,根據這一感覺,運動員會決定是否接受教練員的批評或建議🪇。
以上5個方面是溝通的環節,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溝通的效果,因為溝通方式是很重要的因素。教練員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時候,態度決定一切。要溝通🌕,可以用口述,也可以用肢體語言🧏🏿。比如🧬,教練員走到運動員旁邊,拍拍他的背,或者站在他旁邊,這都是溝通。雖然教練嘴上沒講,但他對隊員傳達了信息“我很關註你”。教練員要知道什麽時候用口述來表達,什麽時候用肢體語言來表達🤘🏼。當然,如何與運動員更好地溝通,教練員平時在這方面要多加學習,溝通水
平就會不斷提高。
石巖:人際交往中的“框架效應”告訴我們:在人際溝通中,關鍵不在於說什麽,而在於怎麽說🐎。通常🦹🏿,中國教練員平時訓練喜歡挑毛病和批評,而歐美教練則擅長表揚和激勵,那麽🚵🏻♂️,教練員應該如何把握批評和表揚的尺度?
王晉🧭:這個問題在心理學中有很多研究🐕,就是將表揚的方式與批評的方式進行比較。采用這2種方法最後的結果會怎樣?在中國,教練員和家長往往對隊員或者對自己的孩子要求較高✏️。孩子考了99分回來☝🏻,父母會罵孩子“還有1分到哪裏去了”;而美國的家長往往相反,他們始終看到孩子好的地方👩🏼🔧,對孩子好的方面進行表揚👳🏿♀️。如果教練員經常罵運動員,運動員就會想“我從事該運動沒有天賦👨🏻🚀,我能力不行,就越來越沒興趣了”🛼。如果一名隊員在踢足球時,某一方面做得不太好,教練員可以首先肯定他好的方面,然後再講要改進的地方👩🏼💼。這樣,隊員心情就比較好🧑🏻🦱🦖。經常用批評的方式,會使運動員失去自信心👨🚀,導致他總會想別人的技術比自己好,比賽時往往不能取得最佳的成績。因此,我們要用正面的方法表揚隊員,因為表揚和批評會產生截然不
同的結果。那麽,是不是說就不能批評了🚣🏿?批評還是需要的👩🏻🦲🦸🏻,指出
缺點⟹,跟罵人或者謾罵隊員是有區別的。隊員違反了隊裏的紀律☔️,這就需要批評,但是批評要講究藝術。我在中國和美國都呆過很長時間。中國運動員技術基本功是很好的,但是他們自信心不足,這就是經常用負面方法執教的結果。美國運動員也許技術一般⛸,但他們的自信心很強👛。往往這種自信心在比賽的時候會獲得優勢。我國教練員在執教過程中應該特別註意這個問題㊙️。
石巖:您覺得應如何改進我國教練員心理方面的問題🎦?
王晉: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辦培訓班🫛,因為這不是一二句話就能說清楚的,也不是上一堂課就能懂的。如教練員的行為、賽前什麽能說、什麽不能說、怎麽樣跟運動員談話、談一些什麽話🙍🏿♀️、會應該怎麽開等各種行為都要有特定目的和要求,不是二三十分鐘就能講清楚的,最好進行一系列的專門培訓🤎,把它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來解決。對教練員特別是國家級教練員,進行運動心理學的專題培訓至關重要🚴🏻。我註意到國內已經開辦了這樣的培訓活動,這是好的開端。
石巖:近些年來🤷🏼♂️,教練員科學(Coaching Science)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得到了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教練員執教理也備受關註。今天聽了您所講的這些內容,很受啟發,希望這些內容能有助於中國教練員提升執教心__理水平,培養出更多世界冠軍✋🏻,特別是奧運會冠軍🚣🏽♂️。